在司法工作中,我时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案件,它们或曲折离奇,或平淡如水,每一次处理案件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人间百态。回想我办理的这个案子,真的是感慨良多。这是一起父子之间因几千元而引发的法律纠纷,双方情绪激动,仿佛几千元成了他们亲情的试金石。
“我这个儿子,就是来讨债的,我帮他垫付了材料款,他却迟迟不还给我,现在问他还钱,他却说没这回事,这不是想早点逼死我,就不用赡养我了吗?”八十多岁的老刘颤巍巍地说道。
老刘的控诉,字字句句透露着对儿子的失望与痛心。
而大刘则一脸无奈与愤怒:“我老婆明明亲自把钱还到他手里了,他现在却不认账了!他住我家,吃我的用我的,还天天在家里闹,这个日子真的没法过了,让他去找他的幺儿养他!”
原来,故事的起因是2010年大刘新建房屋时,购买了一批材料,材料运到时,父亲老刘帮忙垫付了6000元材料款。十几年后,老刘提出让大刘还款。但在大刘印象中,早已让妻子把钱归还了父亲。大刘认为父亲年纪大了记性不好,老刘却认为儿子借钱不还故意为之,气愤之下老刘一纸诉状将儿子大刘告上了法庭。
初次调解,父子俩情绪激动,气氛紧张。没有借条,没有还款收据,双方各执一词,案件陷入了僵局。我深感无力,三个多小时的调解工作以失败告终。
但我并没有放弃,我思考这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?父子间的亲情怎能因这几千元钱而割裂?
我决定跳出“是否还款”的框架,去寻找问题的根源。于是,我和法官助理走访他们的邻居、亲友,逐渐了解到这个家庭的真实情况。
原来,自从老刘的小儿子搬走后,老刘一直住在大儿子家,随着时间的推移,父子间生活中的摩擦日益增多,加上两个儿子没有定期给老刘赡养费,矛盾终于爆发。而那笔6000元的材料款,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,我着手化解这起纠纷。
首先联系了老刘的小儿子,向他说明了情况。在得知父亲的近况后,小儿子深感愧疚,当即表示从当月开始每月给父亲拿几百元零用,并加强对父亲的关心以及与哥哥的沟通。
接着,我又找到大刘,向大刘转告了其弟弟的话,并再次劝导:“百善孝为先,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,你弟弟都已经认识到了他这几年的疏忽,也承诺会有所改变。”
大刘沉默了一阵说:“我考虑一下吧。”
一周后,我接到了老刘的电话:“法官,你能再来一次我家吗?”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喜悦。
到老刘家后,老刘说:“大儿子出去打工了,临走前他答应还我钱了,但我有些不放心,希望法官能帮我再确认一下。”
于是,我拨通了大刘的电话,并开放了扩音。
“我想过了,父亲的几千元不管还没还,我都再给他一次。现在确实没钱,我打算外出务工赚点钱再给父亲,让他老人家高兴一点。以后我也尽力每月给父亲几百零用钱吧。”大刘如是说道。
听到大儿子的亲口承诺,那一刻,年迈的老父亲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一月后,老刘再次打来电话:“法官,这个月大儿子给了我300元,小儿子也给了300元。大儿子那几千块钱还不还我都没关系了。现在大儿子还在外打工,也经常打电话回来关心我的身体,我现在很满足了。”
挂断电话,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。我想,这不仅仅是一起案件的成功调解,更是对亲情的一次深刻救赎。
中国人是含蓄的,他们不善于表达感情,有什么事情都喜欢埋在心里,能够解开这对父子的心结,我全是满足。在司法工作中,我们不仅要以法律为准绳解决纠纷,更要以爱心和智慧为灯,照亮人民群众,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希望。
淮安讨债公司来源:富顺县人民法院 侵删
Copyright © 2013 淮安泽新讨债要账公司 特别声明: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果对您造成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 皖ICP备2024048040号-1
电话:18069277778
地址: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翔宇大道688号(楚州大道与翔宇大道交汇处东南角) xml sitemap txt